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
时间:2018-09-20 来源:作者:
“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9月,现隶属于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是以国家队服务工作为主体,以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为支撑,以低氧训练为特色的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的应用研究型科技平台。
实验室立足于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的实践领域,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能够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体能训练和身体机能恢复服务,为奥运攻关提供科技支持的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体能训练、身体机能测评、低氧训练和身体机能恢复。目前四个方向均已形成了人才结构合理的研究与服务专家团队,在体育科研和训练一线开展工作。
目前实验室共有37名固定研究人员,其中高级职称20人,占54%;中级职称15人,占40.6%,初级职称2人,占5.4%。博士学历25人,占67.6%;硕士学历11人,占29.7%;本科学历1人,占2.7%;此外实验室还有10名流动人员,均为高级职称或在读博士。
实验室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为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备战重大国际赛事提供科技攻关及体能训练与恢复的任务,目前已成为北京体育大学“三结合”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击剑、田径、艺术体操、跆拳道、蹦床和现代五项等六十多个项目国家队备战奥运会提供了体能训练、机能监控和运动康复等领域的科技保障服务工作。
实验室成立以来,成员主持了包括12项国家级课题在内多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出版多部专著和学术期刊论文,同时获得了包括7项发明专利在内的多项专利,取得丰硕成果。成立以来,实验室成员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多项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奖,以及多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1人获得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2人入选 “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生化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国际认可,生化检测连续八年通过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所有质评项目都达到优秀。
为了加强国内外体育科研领域的学术交流,引进前沿理念与技术,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2008年起,实验室与北京体育大学外事处、北京体育大学科学技术处共同举办“体育科技大讲堂”,为体育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讨论和合作的平台,截止2018年8月“体育科技大讲堂”共邀请中外专家举办了522场学术讲座。其中,“国际高原训练论坛”、“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青少年体能与智能发育促进论坛”、“高级体育统计课程”已成为大讲堂的特色内容,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和支持。
除服务各运动队外,实验室非常重视将科技成果服务社会。根据部队军事训练改革的需求,积极将体育领域先进的训练和科研成果向国防领域推广,多次赴陆军、空军和武警部队提供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领域服务工作,为相关单位有效的解决了训练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实验室非常重视产、学、研的结合工作,积极与安踏、李宁、锐步等体育公司合作,承担其运动鞋和服装生物学功效的科研测试工作。重视体育科学的宣传,多次配合中央电视台和其他机构拍摄《Discovery》、《走进科学》、《原来如此》等科普节目。
指导击剑队体能训练